给高三学生家长的六条建议

作者:刘志永 来源:政教处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2日
 

   孩子要参加全国高考,家长应该位孩子做些什么,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本人有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的智力、对学习的认知,会对孩子的学习有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会对孩子的学习有间接影响。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理论,孩子学习求知的需要应该建立在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基础之上。不少父母虽然很关心孩子,但因夫妻关系紧张,动不动就斥责、漫骂孩子,使孩子整天在“战火纷飞”中生活,没有家的归属感。很难想象,孩子能够在父母的争吵中静心学习。相反,如果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孩子生活在充满挚爱、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之中,潜心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最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父母而言,自己为孩子尽了心,问心无愧;于孩子而言,自己努力了,也没有什么后悔。家,永远是孩子受伤心灵的港湾,父母永远是自己的依靠和至爱。所以,父母为高考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首要任务。
第二,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面对高考,对孩子来说,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开拓。有学生说:“辛辛苦苦为三天,拼搏三天为一生。”今天的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父母仍要告戒说:“虚心进步,不可骄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旦孩子有所差错,尤其是学习成绩下降,不少父母,轻者“给脸色”,冷嘲热讽,重者,训斥、责骂,不绝于耳。现在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及时的正面表扬,对孩子学习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对孩子的惩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承认、肯定和赞赏,因为这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会激励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作为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艰苦努力更需要别人,尤其是父母的承认、肯定和赞赏。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要瞪大眼睛,努力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孩子的进步,务必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和孩子同欢共乐,分享喜悦。
第三,对孩子,与其大声斥责,不如关怀、体贴。作为高三的学生,复习备考,身心疲惫,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恢复疲劳,更好的学习。但是,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一刻不停的学习才行。孩子学习时间长了,想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是休息一下,往往不允许。还会唠叨、批评。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就暴跳如雷,大声斥责。其实,考试没有考好,孩子本来很难受,作为父母应当表示关怀、理解和安慰才对。只有帮助孩子找到考试失利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犯。而大声责骂,都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大声斥责,更多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失败的痛苦,长此以往,必然会动摇、丧失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要辩正的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作为父母,应该辩正的看待。其实,孩子的“逆反心理”,至少表现出他的“求异思维”,而这正是创造思维的方式之一。青年人的“逆反心理”包含了一部分合理成分,比如:对学校陈旧教育方法的不满,对家长教育专制态度的反抗,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抗议等。当然,也要充分意识到青年人“逆反心理”的危害性,毕竟他们还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而且“逆反心理”会产生扩大倾向,由点到面,有形成我行我素的心理倾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个性,不以家长的身份压制孩子;其次,家长也可以用反向思维,从反面证明某个问题。孩子的逆反主要是感情问题,如果他认为父母通情达理,逆反就会减弱,进一步发展,还会成为朋友。所以,如果能够以朋友的面目在孩子面前出现,以成相待,取得孩子的信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孩子心目中确立自己的地位,让孩子心悦诚服,是辩正看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关键所在。
第五,“良药未必苦口,忠言并非逆耳。”多少年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在人们心目中是真理。现在,实践证明,“良药未必苦口,忠言并非逆耳”。就像小孩子吃药,在他喝药时可以“加点糖”,他就愿意喝下去了。忠言也需要进行一下“包装”,这样,听者才会听着顺耳,达到进忠言的目的。作为父母,也不要以为自己都是为孩子好,就可以批评不讲方式,谆谆教诲,一刻不停,责备埋怨,不绝于耳。可是,孩子偏不领情,不满之情,溢于言表,轻则沉默,以示不服,重则顶撞,表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冷静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妥当?作为父母,高高在上,一言九鼎,说了要算,有居高临下的权威感,这正是和孩子关系紧张的根源。看能否换一种方法,当你希望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不防先和孩子商量一下,听一听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说的没有道理,也不要打断孩子讲话,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这样,孩子感到了自己被尊重,自然就消除了敌对、抗拒心理。要防止道理之争变成自尊之争。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光靠硬性灌“苦药”往往会事与愿违。“苦药”加点“糖”,效果会更好,不防一试。
第六,防止善意的高期望值会成为孩子的高考压力。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普遍心理。但是,如果期望值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再三努力,怎么也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自此,自信心动摇、丧失,放弃目标;另一种情况是,孩子拼命学习,心理负担很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作为父母,必须要实实求是,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孩子的实际能力,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对孩子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这样,才不会给孩子造成人为的压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中生家长怎样指导孩子的社会交往?[ 05-23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