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栽培和鼎立扶持
我今天,所取得的任何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栽培和鼎力扶持。借以机会,向各位领导鞠躬了,谢谢您们。在此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们的帮助和栽培!!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
1.向书本学习
我每遇高二年级,都要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联赛辅导的知识涉及面广、深度大。因为它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学的知识,包括《人体生理》、《植物生理》、《动物生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等内容。这就不仅需要辅导老师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否则无法胜任其辅导工作。
因此,必须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研读相关专业杂志。这样,既有利于解答学生问题,更有利于自我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使自己站到在更高层面上、认识高中生物学知识。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年来、我还坚持自费订阅《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和《中学生物学》、以及《中学生物教学》等杂志。通过学习,不仅能学到生物学基础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同时还能够学到、为师的技能、教学的艺术、以及先进的教育方法。
2.向专家、同行学习
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教研、教改交流活动。参加活动不在于评不评奖,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历练的机会。通过学习,既可以把握学科的最新动态,又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还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不足。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专业素养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对于每一节教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甚至于每一个教学细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需要我们扬长避短,集百家之长。
所以,要尽可能听名师授课,听同行授课,或者和其他科任老师交流,通过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和利用,才能够极大地缩短自己与名师的距离,缩短自己成长的时间。
我现在带高三,我们五中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认真,谦虚谨慎,不墨守成规,也不固步自封。
我所在的高三年级,就是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生物教研组,每周至少两次集体教研活动。分析学生、分析教材、讨论教法、研讨问题,老中青结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每周每个班级的科任老师有一次碰头会,目的是通过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动态。大家都自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科之间互相借鉴。
月考结束后,年级组集体教研,共同商议、切磋班级管理的好方法;
期中期末测试结束,理化生大教研组集体教研。
无形中,这就增加了老师之间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大家彼此扬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我今天的成绩就是集体智慧的充分体现。
3.向学生学习
我们常说,生物与化学不分家,对于相关问题的解释,有时学生们比老师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简捷。而遗传学部分的许多计算,又用到数学知识,学生们也总有比我们更快速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学习中,研究的很多问题已不再受学科知识的局限,将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现实生活,且可能突破教材和教师的知识领域。会使得教师没有专业优势,常常会感觉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学生们的认知领域不断拓宽,教师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今天的我、一日不学,走进教室,总会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哪位教师因循守旧、没有内心的成长渴望、没有自身的专业发展,他就不可能培养和发展好别人。
我现在带的这届学生(现高三),我太喜欢了,都非常善于动脑筋。记得在高二学习后不久(我们高二开生物课),学习渗透作用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以便于学生理解。说到糖醋蒜的研制过程,我引导学生说:本来蒜瓣细胞是活的,而当我们加入了蔗糖、醋酸后,过一段时间为什么蒜瓣细胞就有了蔗糖的甜味、醋酸的酸味呢?课前预设,这时候学生一定回答:因为蒜瓣细胞失水过多而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原来不能进去的蔗糖和醋酸分子进入了细胞内,蒜瓣便有了甜味和酸味。二十几年来,都这么预设,而且预设与生成回回完全相同。但是,突然有声音说“老师,我认为不一定。也有可能是醋酸分子先将蒜瓣细胞杀死的呢。”
我随口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帮他想想办法。(心里可是着急呀!教了二十多年,头一回听说呀!)我再看学生,前后桌四人学习小组,都兴高采烈地讨论、争执,写方案呢?(心想:你们还能讨论出个结果?我下一步可怎么收场呀!)这时候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方案,争着汇报。可此时,我根本无法判定,谁是谁非。急中生智,说各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想法吧!这时,可真让我大开眼界,学生们相互评判、相互补充,最后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套非常详尽、严密、可行的实验方案。这些孩子们太了不起了,我还没有引导进行过探究学习呢,怎么就自学成才了呢?为什么呢?这跟其他学科尤其物理化学有关,在高一学习一年,学生们已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思维能力比我们强,所以我们应该向学生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品质、及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能力。
关于类似的实例,后来的教学中枚不胜数。我是幸运的,五中老师、学生们,都催我上进。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能够营造一种环境,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以学习者的身份积极地学习,更重要地是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敢于向学生学习,以期教学相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研究和创造的潜能。而他们在观察、思考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同时也常有思维的闪光点。
其实,这些闪光点、错误也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收集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注重积累的良好习惯,学生本身就成为了我们很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动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学习需求,所以我们利用上述学习资源,恰是选择了学生喜欢、想要知道的问题情境,当然他们的学习也会随之变得轻松。”
4.要终身学习
纵观当今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要,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过时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我们的学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结果如何是不难想象的。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才能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影响自己的学生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帮助他们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的学习并没有因此止步,我仍然坚持学习,写读书笔记。大家都知道,高中教师工作繁重,但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参加了2011年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因为白天没时间,我只能晚睡和早起,抽时间听专家授课,在论坛中与同行们切磋。写学习日志、学习总结、教学案例分析、及作业,等等。通过半年的学习,我收获颇多。今后,我会继续坚持学习,生命不止、学习不止!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钻研
1.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钻研,需要倾心投入。
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教师的清贫彰显无遗。有人说教师这个行业仅仅是职业,如果仅仅是将它以职业的形式用以维持生计,那绝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既然入了这一行业,就应该将它当成事业来干。事业意味着需要投入。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就需要自己去研究、去钻研,扬长补短,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名家。
钻研离不开对本专业发展内容、方向、成果、趋势的了解;离不开对本行业中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技能、方式方法的了解、研究;离不开对本行业教材基本内容、本专业教材标准的研究与解读;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总结与回顾。而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后,要使其发挥效益,成为自己教学上的杀手锏,还需要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修改、再完善,才会有老师在学生获益基础上自己专业上的成长和进步。作为老师,就应该以自己的进步为前提,方能不误人误己。教师只有不断的观察自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2.让“失败”助我成长
①面对“无法解释”的实验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操作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实验教学的的特殊性,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设的错误,导致实验失败。实验失败意味着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或方法选择不当,或认知结构不完善,等等;实验失败也意味着教学受挫,教师的教学存在不足和缺陷。如何有效调控课堂把失败有效的利用,并能将其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使失败绽放美丽的花朵。
旧教材中,有一个“几种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实验,书本上要求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滴定出100mg标准Vc片所需0.02mol/L的碘液量。我通过三次实验,滴定结果所用碘液量基本相同,均约为6mL。但是,有些学习小组却对此结果提出了疑义,说理论上滴定100mg标准Vc片应该需要0.02mol/L的碘液量约3ml。理由是,他们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推知滴定100mg标准Vc片应该需要的0.02mol/L碘液量为:100/176*0.02 = 2.84(ml),约3ml。而实际滴定时,100mg标准Vc片为何大约用掉了0.02mol/L的碘液6ml呢?我们生物老师与化学老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我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最终在医院的《药物化学》书上找到了答案。
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当年北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生物学通报》。
②面对“无法解答”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树立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质疑”和“探究”的意识,不断地从已知中去发现未知,从前人的经验中去挖掘新知。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每当被学生的问题难住,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我很庆幸!并真心地感谢我的这些学生,是他们积极的探究思想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究,“迫使”我备课越发认真、谨慎,每遇问题都要多思、多想、……。为此,我必须力争能够与他们“同行”。
记得学习“新陈代谢与酶”时,有学生提问“唾液淀粉酶在胃中有消化作用吗?”“胃蛋白酶在小肠中有消化作用吗?”“胃蛋白酶消化胃壁细胞吗?”“胰蛋白酶在小肠中消化其它消化酶吗?”……每遇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学生“这些问题高考不会考,没必要明白。”或者干脆说“不十分清楚”“不知道”以不了了之。但是,这样做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常常这样处理“你这个问题真好!我还真没想过。给我点时间,我去查查,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好吧!”课下翻阅资料,咨询同行。甚至自己坐车到北京王府井、西单书店去查阅,止到问题明白为止。后来,我就此所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生物教学》上。
有的老师可能不认同我的做法,但我很高兴,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情。我常常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因为,我认为我又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更重要地是,我从中领悟到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思维方式、手段等进行思考、验证,去感受“科学”的过程,尝试“我也行”的感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保护他们的思维火花有多么得重要!这或许也正是学生们乐意上我生物课的原因。
3.每上一节课都写教学反思
我从教20多年,坚持每节课都手写教案。因为每天都要上课,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同一个教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反思,总结前一节课的亮点和缺点,以便在下一节课及时改进。这些都是我平时积累,发表的文章。
“对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反思——
本人在“性别决定”的教学过程中,遭遇到了学生有“深度”的提问。
“老师,泰国的人妖是男的还是女的?”(答:男的。她们只是从小定期被注射雌性激素导致的畸形。)“他们能生孩子吗?”(答:不能。因为他们是男的。改变的只是第二性征,染色体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他们能让别的女人生孩子吗?”(答:不能。因为他们的雄性激素相对量极少,不足以促进精子的形成。)
“老师,给摘掉睾丸的公鸡移植上卵巢,它会变成母鸡,对吗?”(答:你说得对!这只公鸡因失去睾丸,体内雄性激素会大大降低,从而失去雄性第二性征;但又因移植上了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之出现母鸡的第二性征。)“老师:这只母鸡一定会产蛋了?”(答:那不会!只有卵巢,没有蛋形成的场所——输卵管!!)
“老师,我明白了。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美国的一个变性人——女变男,已经生过两个小孩。”(那就请你给大家说说、你知道的这件事的经过吧!)“这个人是女的经过变性成男人的,就是说摘除了卵巢,定期注射了雄性激素,所以出现了男性第二性征。但她并没有摘除子宫,所以可以接受胚胎移植,孕育胎儿。”(我随即给予肯定和赞赏。说,你的理解十分准确!能利用所学知识,准确揭示生活中的现象!!你真棒!!!)……
很庆幸,我有这样的学生,对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够提出并准确表达所思所想、大胆地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正因为我与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始终扮演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因势利导,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大脑去亲自思考!
事实上,每年的教案反思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经验总结能力。其实,在每一届高三的教学背后,不论高考成绩如何,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积累一些小经验、小感悟。只要及时记录下来,哪怕仅仅是给教学的道路带来一点点启发,也就足够了。决不能轻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零碎反思,只要坚持记录,最后可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些论文都是我近期发表的。
当我们的反思材料积累到一定量时,再加以整理成文,并有针对性地投稿,最终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四、共勉
1.上课铃声敲响之前,务必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面带微笑出现在学生面前,请不要忘记以自己的方式向学生问好!
2.下课铃声敲响之后,如有可能,最好不要急着离开教室。也许有学生需要您的帮助!
3.不断磨练自己,让自己更成熟、稳重,灵敏地成长起来。
4.埋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埋怨别人昏昏欲睡,改变自己晴空万里!
5.随时间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改进自己!
6.欣赏自己的学科,欣赏自己的教学!
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8.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所有的成绩都只属于过去,所以我还需要继续成长和努力。“成长”之路虽然漫长而辛苦,但只要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我就是快乐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