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楚虹 来源:化学教研组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3日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并且此部分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材从“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它对人类有危害吗”这两个问题开始,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依次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等知识,知识编排得有条理。此外,通过本节的知识,向上可以和硫的知识联系,向下可以和第三节硫酸的知识和第四节环境保护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形成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和整章知识的系统化,同时,可以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2)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环境,关系着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课本中安排的“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别是文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测定雨水的pH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环境密切联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三)学生分析
(1)学生通过学习,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污染等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不够及实验设计能力欠缺。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可能的规律和性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某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六)教学策略   实验、讨论、启发、阅读、对比、归纳
(七)教学准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安排学生课外小组实验,完成“测定雨水的pH值”的实验。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及原因。
3、引导学生查找有关酸雨及危害和防止的措施的相关知识
4、引导学生设计证明SO2还原性实验。
教师活动设计:
1、认真做好各种实验仪器及药品的准备及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使用多媒体课件
3、布置学生阅读材料,完成课外实验。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引言] 投影学生提供的几组环境遭酸雨破坏的图片
[投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大步前进,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某些工厂排出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严重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某些地区雨水酸性严重超标,形成酸雨。
(介绍我国的酸雨情况)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煤占能源消耗约70%。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形成硫酸型酸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酸雨的面积高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在我国南方某些省份有“十雨七酸”之说。中国每年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1100亿人民币。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创设研讨酸雨的情景,引入酸雨与SO2的关系。)
[板书]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教师] 每组同学实验桌上都有一小试管的SO2,你怎样去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根据观察、燃放的炮竹、试管的放置方法等)。
[演示] 推选一名学生演示将一支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物理性质及分析原因,投影给出SO2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闻气体的方法)。
(2)密度比空气大(由试管的放置方法可知)
(3)易溶于水(1:40)(由演示实验试管中液面上升)
[设问] 试管中液体变红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引入SO2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SO2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学会观察方法;学习中要多动脑、勤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投影] 我班课外小组同学利用洗刷干净的矿泉水瓶自制雨水收集器,收集到一定雨水,在室温下敞口放置,每隔八小时测定一次雨水的pH值,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1)雨水放置时pH如何变化?pH变化的可能原因?(2)你能否分析SO2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从组成类别、化合价角度)
学生可能的回答:a、有同学认为长时间水分蒸发,酸性增强。(48小时水的蒸发量没有那么大,不足以引起溶液pH那么大的变化。)
b、认为SO2被氧化成SO3,SO3溶于水形成硫酸,酸性增强。(如果这样不应该出现pH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
c、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过一段时间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亚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逐渐转变的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增强,pH降低。(这样的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d、还可能既有亚硫酸又有硫酸,其中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
 师生共同总结: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表达想法,产生争执、相互评价、互相补充,学生由此可以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多方面考虑性质,加深印象。注意此部分教师必须进可能的把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想全,不轻易否决学生的想法,但必须纠正错误的知识。)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CO2的性质总结SO2的性质
[学生板书]
SO2 + H2O = H2SO3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教  师]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应用可逆符号表示。(教师把黑板上学生写的“=”改为“”),简单复习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
(2)SO2氧化性和还原性
[设  疑] 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学生可推断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提供试剂] 高猛酸钾溶液、碘水、氯化钡溶液、盐酸、氢硫酸等
[小组讨论] 设计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预测可能的现象、实验结论(此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都选择了氢硫酸(旧知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几乎都选择了高猛酸钾溶液,预测高猛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再用氯化钡溶液和盐酸检验生成物中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生成。(给予肯定)
[引导] 是否可以用碘水来氧化SO2?(此处学生可能不清楚碘与SO2的氧化性的强弱关系)但可从实验进行验证。
[演示] 通过实验现象(碘水褪色,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充分说明碘可以氧化SO2,即碘的氧化性强于SO2,SO2的还原性比较强。
指导学生练习书写此反应的方程式。SO2+I2+2H2O=H2SO4+2HI
[介绍] 体现SO2还原性的实际应用: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城市空气质量时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主要采用氧化剂氧化SO2的方法。
[讲解] SO2除了可以被碘水、高猛酸钾溶液氧化外,还可以被HNO3、Cl2、Br2、O2等强氧化剂氧化,如工业上生产硫酸,就用以下反应:
[板书]  2SO2 + O2  2SO3 (强调可逆反应)
[讲解] SO3是无色固体,熔点(16.8℃)和沸点(44.8℃)较低,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板书]  SO3 + H2O = H2SO4
[引入] 有些不法馒头商贩为了使自己的馒头看起来更白,就在蒸馒头时锅底放一块硫磺。学生很快就说出是对馒头进行漂白.
(3)SO2的漂白性
[实验] 现象: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复原。
[设问]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和碘水与高猛酸钾褪色原理相同呢?
[分析] 变色原理不同。SO2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此物质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恢复原来颜色。故这种漂白是暂时的。而SO2使碘水与高猛酸钾褪色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这种褪色是永久的。
[结论] 可以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气体。
[提问] 前面还学过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是基于这些物质的什么性质?请同学们课后总结。
[讲解] SO2可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制品等,还可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过渡] 虽然SO2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因是有毒气体,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故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SO2时,对环境的危害是极大的。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布置学生预习时查找资料介绍有关酸雨的知识及酸雨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危害。
[教师] 酸雨是无情的,为了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必须采取行动防止酸雨,保护地球环境。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SO2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硫的环境污染。现在,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思考题]
1、空气中的SO2从哪里来?
2、从化合价的观点分析,CO2气体能使溴水和高猛酸钾褪色吗?怎样鉴别SO2和CO2气体?
3、往BaCl2溶液中通入SO2有何现象?往BaCl2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然后通入SO2气体,又有何现象?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顾和梳理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和感悟,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思考题巩固本堂课的主题知识,加强对学生氧化还原知识的训练。)
(四)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P129 一、二、四、五
三、课后系统
(1)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学生课堂上思维活跃,组内讨论热烈,视频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很好的达到营造教学氛围。
(2)教学设计修改、补充、完善方面:我将这节课设计成融“生活性、探究性、知识性、和谐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表现非常活跃,将化学知识,例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氧化剂性强弱的比较等的掌握自然融入讨论中。整堂课中,学生们都有机会使自己的思维展现,得到了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初步培养了探究意识和能力。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比较多,本节课略显时间不足,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而不够广。
(3)教学感想:有付出才有收获。本课我从视频资料的搜集、整理到幻灯片背景、图片的选用,都仔细琢磨,付出时间、精力很大,教学很成功,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乙醇”教案[ 06-23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