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家长”是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之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争取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手段,或者说是班主任老师对付“问题学生”的一个法宝。但是,因为我们班主任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老师请家长”却往往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我们班主任老师面对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学生、新家长、新问题,如何在这个家校传统的教育合作方式上进行创新性思考,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老师请家长”的实际效果。
第一、“老师请家长”首先要弄清楚是因为什么事情必须要请家长到学校来。
班主任首先要知道自己请家长来学校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预期”?其次,要尽量避免劳心、伤神、费时、无效;再次,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因为学生让咱生气了,咱就把他的家长请到学校来。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怒气冲冲地和班主任说:“把你们班某某学生的家长叫来,这个学生多次上课说话、捣乱不听课,留了作业也不写,考试从来不及格,不知道他整天在想什么。”班主任没有办法,只好把家长请来。像这种“一气之下”的“请家长”,结果是不会好的。作为站在讲台上,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尚且不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而作为不在教学现场,也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家长,又怎么可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呢?即使班主任把家长请来了,除了出一出老师的闷气,弄得大家都不痛快,实际上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
是不是我们老师就不能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呢?当然不是。学生的确是在学校发生了他自己处理不了,学校又必须要向家长通报的事情,班主任必须要及时告诉家长,不但可以请家长,而且要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到达学校。这里有一个“换位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有些老师,本身也是小学、初中学校各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孩子的班主任通知你到学校去,一般你是怎么想的呢?假如到学校之后没有什么必须知道的大事,只是孩子让老师生气了,或者孩子犯了一个上课睡觉、不写作业等性质的错误,老师却把你“训了一顿”,你又有何感想呢?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从被请的学生家长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把“老师请家长”这样的善意举动和合作方式,搞得那么沉重、那么无奈、那么冲动,不让家长与学生都是敢怒不敢言,不让家长扮演“孩子犯错,家长当出气筒”的角色,不让家长觉得咱高中老师那么没有档次、那么不够理智,不让咱老师在家长心目中个人形象“打折扣”,进而影响咱们学校的社会形象,而是让“老师请家长”真正成为帮助教育学生改正错误、不断进步的“善举”,有新的教育意义。
第二、“老师请家长”的原因与目的,其实并不仅仅是学生犯了错误,如果学生在在一个时期、某一个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或者突出的良好表现,老师给家长打个电话,请家长在方便的时候来学校交流交流,班主任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哪些良好表现,家长脸上会有笑容,心里满高兴,老师让家长配合教育学生自然就顺理成章了。此时的班主任再听听学生的心里话,听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在新的感情基础上改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加强家校合作,效果自然就好多了。即使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必须请家长来学校,也不要把学生惹咱生气的“火”发到家长身上,而且更要理智、冷静,注意我们的情绪、仪态和谈话方式,关键是咱真正是把家长当成朋友来对待,而不是让家长当“出气筒”。
实践证明,家长在与我们老师的合作中学会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老师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的家校合作才有生命力。“老师请家长”这种家校合作方式,“唱主角”的班主任老师应该多动脑子,从改变自我入手,根据不同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争取配合,把家长这个过去的“对手”变成咱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助手”,以达到我们老师“请家长”的预期目的。